有效率的說話用力方式到底怎麼做?
--
根據統計,人類的語言據估算約有5000到7000種,任何語言都可以用聲音(如口哨語)、視覺(如手語)或是觸覺剌激(如盲文)來表現。
--
「語言language」,源於原始印歐語的 *dn̥ǵʰwéh₂s(舌頭、說話、語言)、拉丁語的「lingua」(舌頭、語言),由此可知,古人也認為口語的發生跟舌頭的功能有很大的關係。
--
我們走在路上,看到一個人講話時,脖子很用力、講話太多,覺得頸子很痠、聽過朋友講話容易大舌頭、或是臺灣國語、遇到一個講話很小聲的老人家,很有可能都是喉部小肌肉出現了不協調。
--
講話可以說是人身上最複雜的動作,涉及非常多的喉部小肌肉才有辦法完成,並透過口腔傳遞聲音,那人類到底是怎麼講話的呢?
--
如果人要發出聲音,會經過以下的流程:
( 1 ) 大腦控制使肺部可以呼出空氣。
( 2 ) 氣流通過狹窄的聲門時,聲帶的黏膜會產生如海浪般的波動,產生空氣的振動產生聲波。
( 3 ) 聲波透過口腔的共鳴器系統(像是咽、口腔、鼻腔及鼻竇)放大音量;再透過變聲器(嘴唇、牙齒及舌頭),最後形成聲音。
--
如果我們要讓講話變的有效率,在這邊有些小訣竅跟大家分享,講話時頸部肌肉應該是不會過度用力,而是用聲帶週遭的小肌肉收縮,舌頭肌肉的控制能力也能讓我們的嘴唇牙齒舌頭作為強大的變聲器。
--
講話需要吐氣,因此頭的位置會影響到氣管是否通暢,如果頭過度前傾,氣管會斜往上,氣體分子在氣管裡流通時,就會無法快速噴出,有吸就有吐,鼻子吸氣與頭的良好姿勢可以使氣管變的夠直,讓發聲更有效率。(鼻子吸氣的能力、頭的姿勢使氣管夠直),講話時,下顎有好的穩定性,使口腔表現出穩定的氣流和舌頭功能。
--
講話可以說是一種肌肉表現的結果, 因此我們可以把講話當成一種肌力訓練,講完很久的話也可以做小肌肉的放鬆,讓講話變成肌肉鍛鍊,進而享受溝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