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胸腰筋膜側縫

【你所不知道胸腰筋膜側縫】
(歡迎光臨My縫)
--
你是否曾經有這樣的經驗,無論是靜止坐著還是運動中,經常在腰椎後側面,感覺到緊繃、痙攣,甚至疼痛?甚至覺得是不是腰方肌受傷了。當然,導致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有很多,包括椎間盤突出或是肌肉與筋膜系統失衡所引起的痙攣代償性反應。這問題的其中一個關鍵點是胸腰筋膜的側縫。然而,在討論這個結構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胸腰筋膜。
--
胸腰筋膜是由不規則排列的膠原纖維組成的多層結構,根據其構造的性質以及軀幹上的位置,可以充當連接骨骼與肌肉的接點,將脊椎旁的肌肉包圍起來並且承受來自多方向的應力。至於胸腰筋膜是兩層結構還是三層結構,目前尚無定論,但本文將以三層結構進行討論。
--
在腰椎薦椎區域,胸腰筋膜是一層厚的腱膜結構,向下附著於薦椎,側向連接髂後下棘(PSIS)。胸腰筋膜包覆著多裂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並結合背闊肌的腱膜,這種結構被稱為胸腰復合體(TLC)。在腰椎第五節以上,胸腰筋膜可以細分為三層:後層、中層和前層。
--
後層: 胸腰筋膜後層呈珍珠白色的大片薄膜,由斜向、平行且緻密的纖維組織構成。它位於背闊肌和後鉅肌下源的深處,包覆著豎脊肌(由多裂肌、最長肌與髂肋肌組成),並與腰椎和薦椎的棘突和上腰韌帶連結,正常情況下,負責傳遞來自於上方與下方作用力。
--
中層: 由多裂肌前筋膜、腰方肌的後筋膜以及橫腹肌和腹內斜肌的腱膜組成。它位於多裂肌與腰方肌之間,起始於第12肋,止於髂棘與髂腰韌帶,內側附著於橫突與橫突間韌帶。
--
前層: 位於腰方肌前面,也稱為腰方肌筋膜,與前方的腰大肌筋膜相連,是腹內筋膜的一部分。內側附著於腰椎椎骨的橫突基底;下方附著於髂腰韌带。
--
側縫: 由胸腰筋膜的前層、中層和後層融合而成的緻密結締組織,位於腰方肌的外側,並一路向外延伸與橫腹肌和腹內斜肌的腱膜連接。它代表著腹側肌肉與背側肌肉的交會處。脊椎旁肌肉所產生的張力可以藉由側縱重新分配到胸腰筋膜的各層之間,並且腹側肌肉的張力也可由此路徑傳遞到胸腰筋膜與豎脊肌,以維持腹內壓與脊椎穩定。
--
筋膜為感覺器官:
筋膜被發現是一種感覺器官,其中包含痛覺受器與本體覺受器,存在於筋膜之中。因此,確保筋膜在主動或被動肌肉運動期間的正常滑動變得格外重要。而側縫作為筋膜組織的一部分,當腹側或背側的失衡導致側縫承受異常張力或滑動能力受阻時,便會在側縫位置感到疼痛或敏感,甚至將其誤解為腰方肌疼痛。
--
要改善這個問題,不僅可以透過徒手技術,沿著豎脊肌與腰方肌之間的縫隙進行筋膜鬆動技術以增加側縫的筋膜滑動能力,還需要結合主動運動,例如狗與鳥或是死蟲運動,讓腹側與背側肌肉提供適度的張力,以維持胸腰筋膜與側縫的正常功能。
--
當出現腰椎側後方的疼痛、敏感或緊繃,甚至感到腹側或背側肌肉收縮能力不佳時,不妨將注意力放在胸腰筋膜與側縫上。

  • 陳睿亨--物理治療師
    學歷:成功大學物理治療所 碩士

    經歷:
    高考及格物理治療師
    臻理物理治療所 – 資深治療師、副主任
    大陸學善物理治療體系 - 特聘物理治療師
    澄清醫院復健治療部 -物理治療師
    杭州尤看運動醫學中心 – 技術總監
    成都天行健運動醫學診所 – 技術總監
    BOMT 生物力學徒手課程 – 導師
    Vasyli medical 足踝醫學 – 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