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卡卡嗎?盂肱內旋角度受限(GIRD)

【肩膀卡卡嗎?盂肱內旋角度受限(GIRD)】
--
盂肱關節內旋受限(Glenohumeral Internal Rotation Deficit, GIRD),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在慣用側或運動側肩關節的內旋角度出現明顯受限,同時會伴隨外旋角度增加的現象。這是一種常見於投擲類或是過肩型運動員的動作障礙,更是造成內夾擠症候群的危險因子之一。
--
GIRD在臨床上的定義是指,患側相較於健側在內旋角度缺失大於20度。
--
造成GIRD的原因又可以細分為三大類,骨骼適應變化、後側關節囊攣縮、肌肉適應變化
--
【骨骼適應變化】
骨骼適應變化較常見於青少年運動員,主要是在青少年的階段,接受了高強度與高度重複性的訓練,特別是投擲類動作,如振臂動作(late cocking)中,需要肩膀外展約90度與最大外旋(通常需要120度以上)。長時間的累積下,骨骼為了適應此動作,而進一步產生肱骨後傾的變化。
--
【後側關節囊攣縮】
--
在投擲動作的減速期(deceleration)與動作完成期(follow through),需要將速度極快的上肢進行減速煞車至順暢地完成動作,這個兩個時期,迫使肩後側關節囊承受很大的離心拉力,日積月累下導致後側組織發生慢性撕裂,使膠原纖維增生,並在此處發生沉積,進一步導致組織增厚、攣縮甚至是纖維化,造成內旋角度受限。
--
【肌肉適應變化】
肌肉適應現象又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急性型態,當肌肉在投擲減速期時,後側旋轉肌群需要進行離心收縮,以達到上臂減速的目的,在強力的離心收縮會伴隨肌纖維的微撕裂等狀況,最終造成黏滯性與肌肉剛性上升。根據研究,單次投擲後會暫時性減少8度內旋角度,並且在4至18小時會到達角度受限的高峰。第二類屬於慢性情況,後側肌肉在長時間累積下,造成肌肉組織增厚、攣縮甚至纖維化,最終造成內旋角度減少。
--
當出現了後側關節囊與肌肉適應變化後,需要進行拉伸與放鬆以恢復正常張力與延展性,才能避免後續的肩關節或肌腱的傷害。

  • 陳睿亨--物理治療師
    學歷:成功大學物理治療所 碩士

    經歷:
    高考及格物理治療師
    臻理物理治療所 – 資深治療師、副主任
    大陸學善物理治療體系 - 特聘物理治療師
    澄清醫院復健治療部 -物理治療師
    杭州尤看運動醫學中心 – 技術總監
    成都天行健運動醫學診所 – 技術總監
    BOMT 生物力學徒手課程 – 導師
    Vasyli medical 足踝醫學 – 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