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的運動表現加Buff

今年五月底,在弘前舉辦的超級馬拉松賽事中,協助台灣超馬國手在100k、24小時以及6日賽事的運動物理治療防護已經結束一陣子了,看著選手們在場上堅持的意志力以及面對撞牆期的天人交戰還有和選手與身邊補給員的互動等等,都是超馬賽事迷人的部份。也很開心今年我們台灣超馬國手黃筱純,不只勇奪6日賽的女總一,更打破6日賽的亞洲記錄!
--
想想已經跟超馬這項運動結緣很多年了,一開始秉持的是「PT can help」的初衷,到後來被這些愛好者「純粹的熱愛」所感動!並且發現我們物理治療的專業是真的可以幫助這些超馬好手們,不論是賽前的訓練、賽事期間的維持以及賽後的恢復,都有著墨之處。你看過半夜三點的新生花博嗎?你看過寒冬凌晨4點帶著刺骨濕冷霧氣的東吳大學操場嗎?我只有在場邊防護很多次,但這群超馬好手們是真真切切的在這樣的環境跑過無數次。超馬這項運動,不只需要強大的體力,更需要有強大的意志力還有合作無間的補給員,對!超馬賽事有補給員,不是一個人能完賽的運動。而我們物理治療師根據選手當下狀況,進行適當的運動按摩以及運動貼紮更是可以讓選手滿血復活的關鍵。
--
然而,多數人將「運動按摩」定義為「在運動訓練或是比賽後的恢復方法」,其實是錯的,在賽前以及比賽中針對不同運動經常疲勞或是容易受傷的肌群和關節進行精準處理與放鬆,才是運動按摩最精華部分的。最早有文獻記載的運動按摩是起源於古希臘與羅馬時期,在羅馬時期甚至有醫師會針對角鬥士設計特別的運動按摩手法;古希臘的奧運前,也會針對選手進行運動按摩,一直到近代,隨著科學化訓練的進展,慢慢了解到建構良好的運動表現系統不只是「訓練」而已,用來平衡的「恢復」和「歸零」也慢慢被重視,而這樣的觀念從競技運動中慢慢拓展到一般的業餘運動或是運動愛好族群甚至是剛想接觸運動的一般人。
--
有很多人會問:「運動按摩和一般按摩的差別在哪?」先說結論:就是「目的不同」,一般按摩以「紓緩」為目的,而運動按摩則是以「增進運動表現」和「改善動作品質」為目的,因此會根據運動項目或是動作去評估優先處理的部位為何。以手法來說,多數的運動按摩是以「瑞典式按摩」為基礎做延伸的,加上近些年筋膜概念的加入,會加入一些筋膜處理的手法,或是相關的技術,譬如軟拔罐以及筋膜刀的技術。
--
但運動按摩並非萬能,能有效改善動作品質以及運動表現的關鍵還是在動作分析以及動作評估上,透過正確的動作分析找出不平衡的肌群或是筋膜,再以適當強度的運動按摩介入,再設計針對性的矯正性運動,最後再回歸訓練和賽事。而所謂運動按摩的「適當強度」,是需要大量的徒手觸診的經驗累積,這也是成敗的關鍵,有時候處理太多肌群,把張力降的太低,賽事期間力量出不來,影響成績;有時候介入時間太長,反而誘發更多疼痛,所以運動按摩,尤其在賽事期間的介入,進退之間都是關鍵!

  • 李柏融 物理治療師
    --
    學歷: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畢業
    長庚大學復健科學研究所畢
    體育署認證體適能檢測員
    教育部部定講師
    姿勢跑法Pose Method國際認證教練
    Garmin心率訓練教練
    ACE-CPT 國際認證私人教練
    Redcord Neurac Lv 2運動治療師
    內臟筋膜放鬆認證治療師
    Kinetic Control國際認證治療師
    --
    經歷:
    林口長庚醫院物理治療師(94~95)
    怡安復健科診所物理治療組長(95~98)
    台南市居家復健團隊督導(99~101)
    第一屆社團法人台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長(103~105)
    郭明陽骨外科診所物理治療組長(99~105)
    現任:
    康柏物理治療所暨體能訓練中心 院長
    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既輔助科技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台南市特教中心約聘物理治療師(97~)
    樹人醫護專科學校物理治療科兼任講師(96~)
    成功大學、高苑科大、康寧大學兼任講師
    --
    粉絲專頁:
    個人臉書粉專:李柏融物理治療師
    公司臉書專頁:康柏物理治療所、康柏體能訓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