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過後,隨著天氣轉涼,馬拉松賽事迎來旺季,許多跑步愛好者開始積極訓練。然而,跑步看似簡單,其實涉及多個關節與肌肉的協調運作。不僅是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脊椎與頭頸部也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據物理治療學者 Stockmeyer 於 1967 年提出的動作控制模型(Stages of Motor Control Model),動作控制的基礎是活動度(Mobility)。如果關節活動度受限,可能導致關節排列失衡及肌肉收縮模式異常,引發代償動作,進一步增加受傷風險。例如,肩膀沾黏的患者在舉手過頭時,可能會出現「聳肩」或「拱腰」來完成動作。
--
【活動度不足的影響】
對於跑步愛好者而言,分析跑步姿勢有助於發現某些肌肉緊繃或張力過高,進而導致關節活動度不足。反之,如果因關節受傷引起沾黏,也會影響動作控制,最終可能造成損傷。例如,踝關節活動度不足可能使跑步時的下肢動力鏈運作不順暢,導致膝關節或髖關節承受更多壓力。
--
這時,關節鬆動技巧與軟組織鬆動成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不僅能快速改善關節與肌肉功能,還能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以下列出幾個應用關節鬆動技巧的實例:
--
【跑步訓練中的鬆動技巧】
1. 跑步訓練後的恢復
訓練後可以利用軟拔罐結合簡單的拉伸動作,幫助打開皮下筋膜空間,增加微循環,促進肌肉與關節的恢復。例如,針對跑步後容易緊繃的小腿部位進行筋膜釋放,能有效減少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
--
2. 訓練前的胸椎關節鬆動
在跑步前進行胸椎關節鬆動可以改善肋骨的活動度,提升呼吸效能。深層的呼吸對跑步表現至關重要,因為良好的呼吸能穩定核心,同時提供更高的氧氣輸送效率。
--
3. 重量訓練前的踝關節鬆動
在進行跑步相關的重量訓練前,例如深蹲或箭步蹲,可以加入踝關節鬆動動作,提升踝關節的活動度,進而增強下肢動力鏈的連續性與穩定性。這不僅能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還能提高訓練效率。
--
【關節鬆動與軟組織鬆動的應用原則】
關節鬆動與軟組織鬆動並不依賴蠻力,而是講求技巧與精準度。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處理,能優雅地解決問題。例如,利用手法輕柔推動關節或應用筋膜刮刀進行釋放,都能達到明顯的改善效果。
--
透過這些鬆動技巧,跑者可以更有效地提升身體協調性,降低因活動度不足或動作代償引發的損傷風險。關節鬆動技巧也能成為每位跑步愛好者在訓練過程中的有力助手,幫助他們跑得更穩、更遠!